【方法】种川芎的无性繁殖方法和栽培管理


繁殖方法:用无性繁殖 。 四川川芎在坝地(即平地)栽的叫坝川芎, 是供药用的主要来源 。 在山地栽的叫山川芎, 是供坝川芎的繁殖材料 。

【方法】种川芎的无性繁殖方法和栽培管理

文章插图

1.选地与整地 山区繁殖山川芎, 宜选阳山或半阳山的荒地, 除净杂草, 就地烧成灰作肥料, 深翻25~30cm, 耙平, 做宽1.7m的高畦 。 坝川芎栽培的前作, 多是早稻, 早稻灌浆后放干水田, 收获后耕深25cm左右, 每667平方米施堆肥2500~3000kg, 做宽1.6m的畦, 将表土挖松整细, 做成龟背形畦面 。
2.繁殖材料 用带有节间的地上茎茎节, 习称“苓子” 。
(1)山区育苓 在2月上旬将坝地川芎挖取, 称为“抚芎”, 除去须根泥土, 运往山区, 移栽在海拔1000m以上的山地 。 按行株距24~27cm见方, 挖穴深7cm左右, 穴内施堆肥, 每穴栽抚芎1个, 小的可栽2个, 芽口向上, 覆土按紧 。 每667平方米用抚芎150~250kg 。 3月上旬出苗, 苗高10~13cm时亮蔸疏苗, 选生长粗壮的地上茎8~12根, 其余的从基部剪除 。 疏苗后中耕除草, 于4月中旬施追肥1次, 用畜粪水和腐熟饼肥混合浇穴 。 7月中下旬是收获适期, 挖起全株, 剔除有虫茎秆, 去掉叶子, 割下根茎(干后供药用), 捆成小束, 放室内或阴凉的山洞内, 上下各铺茅草—层, 每周上下播动一次, 搁到8月上旬取出, 将茎秆割成长3~4cm, 中间有一节盘的短节, 就成繁殖用的苓子, 供坝地作繁殖材料 。
(2)坝地育苓 在3月挖取抚芎就地栽种, 其管理与山区育苓基本相同 。 7月上旬收获, 将茎秆束成小捆, 放低温干燥处窖藏, 20~30天后栽植 。
(3)栽种 8月上中旬为栽种适期, 栽时在畦上横开浅沟, 浅栽是丰产的关键, 行距30cm, 沟深2~3cm, 每行栽苓子8个, 株距20cm左右 。 行间两端各栽苓子2个, 每隔6~10行的行间密栽苓子1行, 以备补苗 。 栽种时苓子平放沟内, 芽向上按入土中, 使其与土壤紧密接触, 又有部分节盘露出土面 。 栽后施堆肥或土粪掩盖, 再用稻草覆盖 。
栽培管理:栽后连晴不雨, 引水灌溉, 使土壤保持湿润 。 15天左右幼苗出齐, 揭去盖草, 之后每隔15~20天中耕除草1次, 要浅松表土, 以免伤根, 缺苗者补苗 。 前3次中耕除草后各施追肥1次, 第一次施稀薄人畜粪水1500~2000kg, 第二、三次浓度大些, 并加施一些堆肥、饼肥 。 入冬割去枯黄的茎叶, 除草松土, 并在川芎上面覆盖一薄层表土, 保护根状茎越冬 。 翌春2月下旬普遍抽茎, 随着气温的升高, 茎叶生长迅速, 于3月上旬追施稀薄人畜粪水1次 。
【【方法】种川芎的无性繁殖方法和栽培管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