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完成国内首例机器人全流程辅助MIS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完成国内首例机器人全流程辅助MIS】本文转自:中国网
中国网4月19日讯 (通讯员 曾理 )如何在“豆腐渣”般的脊柱上快速精准置入螺钉完成融合内固定操作?4月19日,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利用目前国际上最新一代脊柱外科智能导航手术机器人系统MAZOR X,完成了国内首例机器人全流程辅助MIS-TLIF手术,快速、精准为患者实施了腰椎间盘滑脱的脊柱微创手术治疗 。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完成国内首例机器人全流程辅助MIS
李长青教授正在机器人辅助下为患者手术 。
今年67岁的患者孙先生退休后不久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胀痛,并伴有右腿麻痛的症状,近一年来还出现走路跛行症状 。 为能解除从根本上缓解病痛,孙先生专程前往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寻求更好治疗 。 该院骨科主任李长青教授介绍,他们为患者进行检查后发现,狭窄的侧隐窝压迫神经是造成其麻痛和走路跛行症状的主要原因 。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完成国内首例机器人全流程辅助MIS
手术前孙先生腰部核磁共振检查影像 。
“进行腰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和内固定融合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的最佳方案 。 但为患者进一步骨密度检查发现,其骨质疏松症状较重,以至于其脊柱的状态相对于青壮年牢固的‘混凝土’而言就像‘豆腐渣’一样 。 内固定操作时每颗螺钉的位置至关重要,稍有偏差有可能损伤神经造成瘫痪,因此,为置入钢钉完成内固定操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 ”李长青教授介绍该手术难度时形象地解释说 。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完成国内首例机器人全流程辅助MIS
机器人辅助下轻松完成内固定操作 。
为此,他们“邀请”到一位智能助手,一同加入到MIS-TLIF脊柱微创手术中 。 这位名为MAZOR X的脊柱外科智能导航手术机器人能通过解剖洞察引擎与跨模态配准技术,使用术前影像即可完成全面的术前计划 。 手术中仅需两张二维影像配准,机器人即可执行手术计划 。 此项技术对比传统术中三维(3D)扫描导航,大幅度减少了辐射剂量,与术中置钉判断时间,大幅度提升了置钉准确性 。 特别是借助他的一双“眼睛”,能实现导航可视化,可帮助医生实时追踪手术工具和钢钉位置,大幅度降低了术中透视次数,减少了术中辐射剂量,提升了手术安全性 。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完成国内首例机器人全流程辅助MIS
术中影像检查显示精准完成腰椎内固定操作 。
在这位智能助手的帮助下,手术医生在15分钟内为孙先生完成了4颗螺钉植入,手术操作时间较以往缩短三分之一,患者术中出血不到100毫升 。 目前,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麻醉苏醒后双下肢感觉、运动正常 。
亲身体验这位智能助手帮助的李长青教授介绍,机器人在这台手术难度最大、要求最高、耗时最长的内固定环节发挥了极大作用,同样完成一台手术后两只胳膊的疲劳感大大减轻 。 今后,借助该机器人还能为骨科医生提供智能术前规划,从而做到术中机械臂精准定位,达到结果可预见的精准手术操作,实现精准、安全、高效、智能的手术目标 。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完成国内首例机器人全流程辅助MIS
李长青教授在机器人辅助下轻松进行内固定操作 。
李长青教授特别介绍,通过脊柱手术机器人、数字导航、微创手术系统不断在临床得到越来越广泛运用,将着力打造微创、数字、智能化骨科平台,更好发展数字化智能诊疗技术,用更精准的治疗,带给患者更好的人文医疗服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