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田内转功法 开三关通三田-太极拳收式( 三 )


与外动(内功外功)相结合 。 丹田内转的方式,包括前后、左右、
上下、斜向、横向等多种立体螺旋方式 。 但都要与外形协调一
致 。 如丹田走前后圈时,外形也走前后卷放、开合、蓄发,如
“左冲”“右冲”等式;丹田走左右圈时,外形也要走左右螺旋,
如“掩手肱锤”、“三换掌”诸式;丹田走斜圈,外形动作也是斜
向旋转,如“白鹤亮翅”、“六封四闭”等拳式 。
(三)以提肛、松胯和两臀翻沉为特征的骨盆动作 。 陈式太极
拳的丹田内转法,是呼吸运动、腹部运动、骨盆运动三结合的一
种锻炼方式 。 拳论强调“裆走下弧”、“提肛、松胯”、“吸气收
腹,呼气突腹“,“沉左臀翻右臀、沉右臀翻左臀”等等 。 这些措
施实质是增强骨盆运动 。 人体骨盆及骨盆肌正好象一个保护盆,
从左、右、后、下几个方面来保护人体小腹内重要的脏器,手臂
和脚腿则可以从前方保护它 。 打拳时经常提肛、松胯、沉翻左右
两臀、会阴处一提一松,骨盆处髋关节立体螺旋式的上下转动,
即斜向走“∞”字形的运动,都可以使人注意会阴穴,增强人体
下部的活动,从而使大脑皮质与下部内脏器官关系密切起来(即
气功中讲的心肾相交),以调节内分泌机能 。 并且可以使腹肌、
骨盆肌,以及下部器官的各种括约肌、提肌、竖立肌等等,保持
良好的弹性,这对增强性机能和增加性激素有积极作用,有助于
取得“炼精化气,还精补脑”之功效 。
(四)外呼吸与内呼吸相结合,呼吸与动作相结合 。 丹田内
转,其实质就是一种丹田呼吸法,它与肺呼吸、体呼吸谐调一
致,故称为内呼吸 。 所谓呼吸与动作相配合,主要是指这种以丹
田呼吸为核心的鼓荡之内气与拳架动作相随,所形成的人体特有
的一种“周天开合呼吸法” 。 同时,陈式太极拳的呼吸法注重呼
气 。 这种注重呼气的练拳方法,是许多门派所重视的,它既
有利于呼净肺部的浊气,吸进新鲜空气,又有利于导引真气下
行 。 根据现代医学家分析,常常注意呼气有利于肌体放松,对神
经系统有好的影响 。 从丹田内转的功法考虑,注意呼气可以使真
气顺任脉下行,气聚丹田 。 (关于内呼吸与外呼吸、呼吸与动作
如何相配合,见作者另文《周天开合论》)
(五)动功、静功和辅助功相结合 。 陈式太被拳是动功静功
相结合的一个拳种 。 这种动功静功兼练还含有双重意义:一是指
打拳过程中,达到动(体)静(脑)相结合;二是打拳之外要单
练静功 。 打拳时怎样使大脑得到平静?这其间有微妙的道理 。 因
为两套拳有155个式子,700多个动作,为了节节贯穿、连绵不
断、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打起拳来只能壹志凝神,循规蹈矩 。
脑子一点也不能“走私” 。 每次运行,大脑都要专注于那些复杂
而又已熟悉的动作,从而使大脑得到平时难以得到的平静 。 而四
肢和躯体,则在进行难度较大的运动 。 即“以一念代万念”,使
人体“司令部”在肢体运动中得到休整 。 正如艺术理论家温克尔
曼所讲述的一种状态,“就象大海的深处永远停留在寂静里,不
管它的表面多么狂涛汹涌” 。 陈式太极拳这种运动方式,比某些
动作简单的运动方式效果好就好在这里 。 因为跑步、简易体操等
运动方式,在运动过程中,大脑往往可以“开小差” 。
关于太极拳的静功,其功法与真气运行法基本相同 。 关于辅
助功法,可以因人而异(有的是为了提高技击功夫,有的则是为
了健身的需要),比如拧太极尺,抖大极杆,百把气功桩等等功

推荐阅读